關於我自己

我的相片
專研古代三墳之典學術連山易、歸藏易、周易經、易理、易數、易術、易法、堪輿術、陰宅、陽宅、奇門遁甲、姓名學、紫微斗數、梅花易數、八字命理、七政四餘、黃帝內經、並且辯證秘訣真偽、一切學理依據全部符合『源、理、義、法、竅』學術程序。

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

【直譯老子道德經七十七章】

直譯老子道德經七十七章
作者:術龍  04_avatar_middle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老子道德經七十七章原文
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!

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
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

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;
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

孰能有餘以奉天下?

唯有道者。

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。

直譯內容
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!
時間的方法,他如同拉開發射箭同!
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
物體豎立時上的長度者壓制此,位居低處者往上托此;
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
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多出來者減少此,非完全者添足所缺少此。
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;
時間的方法,減少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多出來的並且添足所缺少的非完全的;
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
人的方法,就非如此,減少非完全的用遵守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多出來。
孰能有餘以奉天下?
誰可以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用遵守時間裡面呢?
唯有道者。
只有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方法的人。
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。
對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做但是非依賴與依靠,成效達到但是非置身,他非想得到滿足的意念漸漸顯現有才幹德識的人。


主題【直譯老子道德經七十七章】是要告訴我們
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!
時間的方法,他如同拉開發射箭同!
時間的方法,他如同拉開發射箭一樣的道裡!
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
物體豎立時上的長度者壓制此,位居低處者往上托此;
物體豎立時凸上的長度者瞄準壓制於平持羅盤此,位居低處凹者瞄準往上托平持羅盤此;
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
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多出來者減少此,非完全者添足所缺少此。
事實存在多出來者凸減少周旁範圍論此,非完全者凹添足所缺少中心準點論此。
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;
時間的方法,減少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多出來的並且添足所缺少的非完全的;
時間的方法,減少事實狀況存在多出來的並且添足所缺少的非完全的如閏月;
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
人的方法,就非如此,減少非完全的用遵守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多出來。
人的方法,就不一定如此,減少非完全的用遵守事實狀況存在就會多出來。
孰能有餘以奉天下?
誰可以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多出來用遵守時間裡面呢?
誰能可以了解事實狀況存在並且遵守時間裡面程序方法呢?
唯有道者。
只有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方法的人。
只有懂了解事實狀況存在方法的人。
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。
對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做但是非依賴與依靠,成效達到但是非置身,他非想得到滿足的意念漸漸顯現有才幹德識的人。
對用專業者而言利用去做但是非依賴與依靠,成效達到但是非自己置身於此境,他非想得到滿足的意念漸漸顯現有才幹德識的人。


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:
【天】
(1)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,即天空。與「地」相對。如:「碧海青天」、「坐井觀天」、「頂天立地」、「天崩地裂」。 
(2) 自然。如:「天生」、「天性」、「天籟」、「天造地設」、「樂天知命」、「人定勝天」。 
(3) 日,一晝夜的時間。如:「昨天」、「今天」、「明天」、「一天」、「大後天」。 
(4)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。如:「五更天」、「三天三夜」。
(5) 氣候、季節。如:「天氣」、「晴天」、「春天」、「大熱天」、「下雨天」、「梅天」、「三伏天」。 
(6) 宇宙萬物的主宰。如:「怨天尤人」、「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」、「謀事在人,事在天。」 
(7)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。如:「升天」、「歸天」、「西天極樂世界」。 
(8) 重要、不可或缺的事物。如:「民以食為天」。 
(9) 數目極大。如:「天價」。 
(10) 量詞。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。一天有二十四小時。如:「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。」

【之】
(1) 介詞。同「的」。如:「三分之一」、「在天之涯」。 
(2) 代名詞。用以代替人、事、物。如:「偶一為之」、「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」、「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。」 
(3) 指稱詞。此、這、這個。如:「之子于歸」。 
(4) 往。如:「事既如此,今欲何之?」 
(5) 語助詞。無義。如:「總而言之」。

【道】
(1) 路途、途徑。如:「道路」、「街道」、「河道」、「鐵道」、「快車道」。 
(2) 說、談,或用言語表示心意、情意。如:「道賀」、「道歉」、「能言善道」。 
(3)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、學說。如:「大道」、「得道」、「中道」。 
(4) 真理。如: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」 
(5) 方法。如:「門道」、「頭頭是道」、「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」。 
(6) 技藝。如:「烹調雖只是小道,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,卻也很難出人頭地。」 
(7) 道士的簡稱。如:「貧道」、「老道」。 
(8) 道家: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。以老子、莊子為代表,主張順應自然,無為而治。 
(9) 道教:由東漢張陵創立,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,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。 
(10) 量詞:
A>計算條狀物的單位。如:「三道黃線」、「一道閃電」。
B>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。如:「兩道門」、「多道關卡」。
C>計算題目、命令等的單位。相當於「則」、「條」。如:「十道題目」、「下一道命令」。
D>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。如:「省一道手續」、「上了兩道油漆」。
E>計算菜餚的單位。如:「總共有十二道菜。」

【其】
(1) 代詞。他或他的。如:「聽其自然」、「各得其所」、「其貌不揚」、「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。」 
(2) 那、那個。如:「其他」、「其中」、「其餘」。 
(3) 文言助詞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如:「豈其然乎?」 
(4) 尤其:特別的。如:「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,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。」

【猶】
(1) 好像、如同。如:「猶如」、「雖死猶生」。 
(2) 還、仍舊、尚且。如:「意猶未盡」、「記憶猶新」、「雖敗猶榮」。 
(3) 猶豫:遲疑不決的樣子。如:「他猶豫了很久,還是沒有決定要不要去參加他們的婚禮。」

【張】
(1) 拉開、打開。如:「張弓」、「張口」、「張開」。 
(2) 擴大。如:「張揚」、「擴張」、「虛張聲勢」、「明目張膽」。 
(3) 慌忙不知所措的樣子。如:「慌張」、「張皇失措」。 
(4) 看。如:「東張西望」。 
(5) 開張:商店開始營業。如:「開張大吉」。 
(6) 量詞:
A>計算某些可開張物體的單位。如:「兩張弓」、「一張嘴」。
B>計算面物品的單位。如:「一張紙」、「兩張桌子」、「三張薄餅」。

【弓】
(1) 發射箭或彈丸的器具。如:「弓箭」、「彈弓」、「十字弓」。
(2) 彎曲。如:「弓腰」。

【與】
1.
(1) 和、同、跟。如:「男與女」、「我與你」、「山與水」、「與民同樂」。 
(2) 給。如:「贈與」、「授與」、「付與」、「與人方便」。 
(3) 結交、交往。如:「人之相與,貴在誠信。」 
(4) 贊、助。如:「與人為善」。 
(5) 推舉、選拔。如:「選賢與能」。 
(6) 等待。如:「時不我與」。 
(7) 同類、朋黨。如:「民胞物與」。 
2.
參加。如:「參與」、「與會」、「與賽」。
【高】
(1) 與「低」相對:
A>物體豎立時上下的長度。如:「身高」、「高度」。
B>高度的比較。如:「彼山還比此山高」。
C>多的價錢、指數等。如:「高價」、「高檔」、「高額」。
D>上下距離遠的或離地面遠的。如:「山高水深」、「高樓大廈」。 
(2) 高的地方。如:「居高臨下」、「登高望遠」。 
(3) 超過一般標準的。如:「高手」、「高級」。 
(4) 聲音激昂。如:「高歌」、「高聲」。 
(5) 敬稱他人的事物。如:「高見」、「高足」。

【者】
(1) 人或事物的代稱。如:「讀者」、「記者」、「作者」、「好事者」。 
(2) 文言助詞,用於句中,表示語氣略作停頓。如:「禮義廉恥者,四維也。」 
(3) 文言助詞,用於句末,表示語氣結束。如:「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」

【抑】
(1) 壓制、制止。如:「抑制」、「壓抑」、「貶抑」、「抑強扶弱」。 
(2) 低下、低沈。如:「抑揚頓挫」、「抑鬱寡歡」。 
(3) 或、還。如:「抑或」、「抑且」。

【下】
(1) 位居低處。與「上」相對。如:「下面」、「底下」、「樓下」。 
(2) 降落。如:「下雨」、「下山」。 
(3) 由高至低。如:「順流而下」。 
(4) 做某種動作。如:「下麵」、「下棋」、「下工夫」。 
(5) 結束、告一段落。如:「下班」、「下課」。 
(6) 容納。如:「還坐得下嗎?」、「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。」
(7) 內、裡面。如:「言下之意」、「意下如何」、「不在話下」。
(8) 攻陷、克服。如:「不戰而下」、「連下三城」。 
(9) 量詞。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。如:「打十下手心」、「做五十下伏地挺身。」

【舉】
(1) 扛起、抬起、往上托。如:「舉手」、「高舉」、「舉重」、「舉頭望明月」。 
(2) 提出。如:「舉例」、「列舉」、「檢舉」。 
(3) 推選。如:「選舉」、「推舉」。 
(4) 全部的、整個的。如:「舉世聞名」、「舉國歡騰」、「舉世公認」、「舉國上下」、「舉家遷移」。 
(5) 行為、動作。如:「舉止」、「壯舉」、「義舉」、「善舉」、「一舉一動」。 
(6) 起、興起、發動。如:「舉義」、「百廢待舉」、「大舉進攻」。 
(7) 生養。如:「一舉得男」、「中年舉兒子」。

【有】
1.
(1) 表事實、狀況的正面存在。與「沒」、「無」相對。如:「有錢」、「有力」、「有學問」、「有困難」。 
(2) 表示部分狀態。如:「有人歡笑,有人痛哭。」 
(3) 某,表示不確定。如:「有一天」、「有人說你很講義氣。」 
(4) 置於動詞前,表示客氣。如:「有勞」、「有請陳先生。」 
2. 
用於數目之間,表示附加。通「又」。如:「六十有六歲」、「七十有七人」。

【餘】
(1) 有所剩、多出來的。如:「剩餘」、「多餘」、「餘錢」。 
(2) 其他的。如:「餘念」、「餘願」、「餘事」。 
(3) 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。如:「業餘」、「課餘」、「辦公之餘」。 
(4) 約計之數。如:「三十有餘」、「他的年齡五十有餘。」 
(5) 殘留的、將盡的。如:「餘溫」、「餘生」。 
(6) 不盡的、未完的。如:「死有餘辜」。

【損】
(1) 減少。如:「損失」、「減損」。 
(2) 傷害、毀壞。如:「損害」、「汙損」、「損人利己」。 
(3) 用刻薄的話來嘲諷別人。如:「你別損人了!」

【不】
(1) 否定詞。有不是、未、非等義。如:「不能」、「不法」、「不久」、「不容易」、「不好吃」、「拿不動」。 
(2) 用於句末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如:「你明天陪我去不?」 
(3) 用來加強語氣,往往與「好」字連用。如:「這場戲好不精彩!」

【足】
(1) 腳。如:「雙足」、「大足」、「節足動物」。 
(2) 充滿、不缺乏。如:「充足」、「足夠」、「滿足」。 
(3) 可以。如:「足供參考」、「足以自豪」。 
(4) 值得。如:「何足掛齒」、「微不足道」。 
(5) 整整的、完全的。如:「玩足了一星期」、「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三分鐘的氣。」 
(6) 遠足:一種短程徒步郊遊的活動。如:「明天老師要帶我們全班去陽明山遠足。」 
(7) 足下:
A>腳下。如:「她足下踩著三寸的高跟鞋。」
B>尊稱君主或朋友,在書信中常用。

【補】
(1) 將破裂、破損的地方修好。如:「補牆」、「補衣服」、「補破網」、「亡羊補牢」」、「煉石補天」。 
(2) 添足所缺少的。如:「補充」、「填補」、「補足」、「補遺」。 
(3) 幫助。如:「補助」、「不無小補」、「於事無補」。 
(4) 營養的食品。如:「補品」、「冬令進補」、「十全大補湯」。
【而】
(1) 連接詞:
A>並且。如:「富而有禮」、「秀外而慧中」。
B>然而、但是、卻,表示語義轉折。如:「不勞而獲」、「有名而無實」。
C>然後,表示語義承接。如:「學而時習之」。
D>才、始,表前後的動作。如:「破門而入」、「跨步而行」。 
(2)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,沒有意義。如:「忽而出現」。 
(3) 至、到。如:「自南而北」、「自壯而老」。 
(4) 以。如:「從今而後」、「自此而下」。 
(5) 若、如。如:「人而無信」。

【人】
(1)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。如:「人是萬物之靈。」 
(2) 別人,指自己以外的人。如:「推己及人」、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。」 
(3) 每個人。如:「人盡皆知」、「人手一冊」、「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。」 
(4) 品格、性情。如:「文如其人」、「他這個人滿不錯的!」 
(5) 身體健康狀態。如:「她今天人不太舒服,所以請了一天病假。」

【則】
(1) 法度、制度。如:「原則」、「規則」、「法則」、「細則」。
(2) 模範。如:「以身作則」。 
(3) 即、就。如:「有過則改」、「飢則思食」。 
(4) 卻。表示轉折的語氣。如:「今則不然」。 
(5) 接數序詞後,表提頓。如:「一則以喜,一則以憂。」 
(6) 量詞。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。如:「一則消息」、「三則寓言」、「試題二則」、「新聞五則」。

【然】
(1) 對、正確。如:「大謬不然」、「不以為然」。 
(2) 如此、這樣。如:「未必然」、「到處皆然」。 
(3)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,表示狀態。如:「仍然」、「偶然」、「超然」、「恍然」、「茫然」。 
(4) 轉折詞,但是。如:「然而」。 
(5) 承接詞。如:「雖然」、「然後」、「然則」。
【以】
(1) 用、拿。如:「以毒攻毒」、「以物易物」、「以逸待勞」、「以卵擊石」、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」。 
(2) 以為:
A>當做。如:「原來是你,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!」
B>認為。如:「這辦法你以為如何?」 
(3) 因為。如:「以人廢言」、「不以貧窮而氣餒。」 
(4) 連詞。相當於「而」。如:「治世之音安以樂。」 
(5) 介詞。相當於「之」。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。如:「以前」、「以後」、「以往」、「以東」、「以上」、「以下」。

【奉】
(1) 雙手恭敬的捧著。如:「奉書」、「奉茶」。 
(2) 進獻。如:「奉獻」。 
(3) 敬受。如:「奉命」、「奉旨」、「奉天承運」。 
(4) 推崇、擁戴、信仰。如:「信奉」、「奉為領袖」。 
(5) 遵守。如:「奉公守法」。 
(6) 供養。如:「奉養」、「侍奉」、「奉親」。 
(7) 祭祀。如:「供奉」。 
(8) 討好、巴結。如:「奉承」。 
(9) 在言行上對他人表示禮貌的敬詞。如:「奉勸」、「奉還」、「恕不奉陪」、「無可奉告」、「奉送啟程」。
【孰】
(1) 誰。如:「孰是孰非」、「孰優孰劣」。 
(2) 何、什麼。如:「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」

【能】
(1) 才幹。如:「才能」、「能力」、「能耐」、「能幹」。 
(2) 有才幹的人。如:「選賢與能」、「能者多勞」。 
(3) 足以勝任。如:「能夠」、「不能」、「能歌善舞」。 
(4) 可以。如:「可能」、「你能幫忙嗎?」 
(5) 用途、功用。如:「功能」。 
(6) 物質運動的能量。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、熱能、機械能、化學能、原子能等。
【唯】
(1) 獨、只有。如:「唯一」、「唯有」、「唯獨」。 
(2) 表示謙恭的應答聲。如:「唯諾」。

【者】
(1) 人或事物的代稱。如:「讀者」、「記者」、「作者」、「好事者」。 
(2) 文言助詞,用於句中,表示語氣略作停頓。如:「禮義廉恥者,四維也。」 
(3) 文言助詞,用於句末,表示語氣結束。如:「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」
【是】
(1) 用作動詞,表示肯定的意思。如:「他是男人」、「地上都是水」。 
(2) 表加強語氣。如:「是誰偷的?」 
(3) 對、正確。與「非」相對。如:「是非黑白」、「積非成是」、「實事求是」。 
(4) 答應之詞。如:「是,我這就去。」、「是,我馬上就來。」 
(5) 贊同。如:「是古非今」、「深是其言」。 
(6) 事情。如:「國是」。 
(7) 指示代名詞。等於「這」、「此」。如:「是日」、「是可忍,孰不可忍?」 
(8) 用在句中,使賓語提前。如:「惟命是從」、「惟利是圖」。

【聖】
(1) 品德崇高、通達事理的。如:「聖人」、「神聖」。 
(2) 德行高尚、博通事理的人。如:「古聖先賢」。 
(3)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、功夫的人。如:「詩聖」、「草聖」、「樂聖」、「畫聖」。 
(4) 尊稱君主。如:「面聖」、「聖上」。 
(5) 君主的。如:「聖旨」、「聖恩」、「聖訓」。 
(6)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。如:「聖經」、「朝聖」、「聖母」。

【為】
1.
(1) 做。如:「事在人為」、「為人父母」、「為所欲為」、「為善不欲人知」。 
(2) 當作。如:「視為」、「為主」、「為首」。 
(3) 變成。如:「成為」、「化整為零」、「化悲憤為力量」。 
(4) 是。如:「天下為公」、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。 
(5) 發展、潛力。如:「年輕有為」、「大有可為」。 
(6) 被。如:「為人所害」、「為人所景仰」、「為人所信任」、「為人所擁戴」。 
(7)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,加強語氣。如:「大為不滿」、「甚為信任」、「尤為出色」。 
2.
(1) 替、幫。如:「為人服務」、「為國爭光」、「為人作嫁」。 
(2) 疑問原因。如:「為何你不答應?」、「他為什麼不去?」 
(3) 為了,表示行動的目的。如:「為正義而戰」、「為了年邁的父母,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。」

【恃】
(1) 依賴、依靠。如:「依恃」、「自恃」、「恃強凌弱」、「有恃無恐」、「恃寵而驕」、「恃才傲物」、「恃勢凌人」。 
(2) 指母親。如:「失恃」。

【功】
(1) 功勞、功績。如:「記功」、「功臣」、「豐功偉業」、「歌功頌德」、「勞苦功高」、「功不可沒」、「好大喜功」、「小兵立大功」。 
(2) 成效。如:「成功」、「功效」、「事半功倍」、「徒勞無功」。 
(3) 為完成某事,所投注的心力。如:「用功」、「下苦功」。 
(4) 事業。如:「事功」、「功業」、「功成名就」、「功敗垂成」。 
(5) 功夫:
A>武術。如:「功夫演員」、「功夫皇帝」、「中國功夫」。(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。)
B>空閒、時間。如:「有話快說,我可沒功夫陪你!」、「不到一會兒功夫,他就把試題寫完了。」或作「工夫」。(音讀為ㄍㄨㄥ ˙ㄈㄨ。)
C>努力的程度。如:「他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把電腦學好。」或作「工夫」。( 音讀為ㄍㄨㄥ ˙ㄈㄨ。)

【成】
(1) 做好了。如:「完成」、「功成名就」、「大功告成」。 
(2) 變為。如:「點石成金」、「他成了大忙人」、「鐵杵磨成繡花針」。 
(3)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。如:「成熟」、「成人」、「成蟲」。
(4) 可以。如:「不成」。 
(5) 既有的、既定的。如:「成語」、「成見」。 
(6) 整個、全部的。如:「成天」、「成年累月」。 
(7) 促成。如:「成全」、「君子有成人之美」。 
(8) 達到。如:「成千上萬」、「成雙成對」。 
(9) 構成整體的。如:「成分」、「成員」。 
(10) 量詞。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。如:「有八成希望。」

【處】
1.
(1) 地方、場所。如:「各處」、「住處」、「通信處」。 
(2) 事物的部分。如:「好處」、「長處」、「用處」。 
(3)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。如:「人事處」、「訓導處」、「總務處」。 
2.
(1) 置身。如:「處境」、「設身處地」、「處變不驚」。 
(2) 辦理。如:「處理」。 
(3)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。如:「處分」、「處罰」。 
(4) 交往、對待。如:「相處」、「和平共處」。 
(5) 決斷。如:「處決」、「處斷」。 
(6)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。如:「處士」、「處子」、「處女」。

【欲】
(1) 願望,想得到滿足的意念。如:「食欲」、「物欲」、「欲望」、「求知欲」。 
(2) 想要、希望。如:「欲哭無淚」、「暢所欲言」、「欲蓋彌彰」、「欲罷不能」、「為所欲為」、「隨心所欲」。 
(3) 將要。如:「搖搖欲墜」、「飄飄欲仙」、「昏昏欲睡」、「呼之欲出」、「震耳欲聾」、「蠢蠢欲動」。

【見】
1.
(1) 看到。如:「看見」、「相見恨晚」、「見賢思齊」、「見死不救」。 
(2) 拜會、訪問。如:「拜見」。 
(3) 會面。如:「接見」、「見客」。 
(4) 看法。如:「見解」、「淺見」、「偏見」、「遠見」、「見仁見智」。 
(5) 漸漸顯現。如:「見效」、「日見興旺」、「他的病日見好轉。」 
(6) 遇到。如:「見水即溶」、「見風就裂」、「見風轉舵」。 
(7) 被。用在動詞前,表示被動。如:「見笑」、「見棄」、「請別見怪」。 
2.
顯露、顯出。通「現」。如:「發見」、「情見乎辭」。

【賢】
(1) 具善良美德的。如:「賢慧」、「賢淑」、「賢妻良母」。 
(2) 有才幹德識的人。如:「聖賢」、「先賢」、「見賢思齊」、「選賢與能」。 
(3)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。如:「賢弟」、「賢內助」。 
(4) 勝過。如:「君賢於眾人。」



沒有留言: